更新时间:2025-11-09
点击次数:120
这是最关键的一步,能避免大部分问题。
环境准备:
温湿度稳定: 确保仪器在温度恒定(如20°C±2°C)、湿度适宜(通常30%-60%)的环境中使用。避免阳光直射、空调风口直吹和热源附近。
清洁无尘: 工作台及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,减少灰尘。
振动隔离: 将仪器放置在稳固、无振动的工作台上。对于高精度测量,建议使用气浮或主动隔振平台。
电源稳定: 使用稳定的电源,并确保接地良好。建议使用稳压器或不间断电源(UPS)。
仪器开机准备:
通电预热: 开机后,让仪器和驱动箱至少预热 15-30分钟,使电子元件和机械结构达到稳定状态。这是保证精度的重要一环。
自检程序: 运行仪器的自检程序(如有),检查各轴运动、传感器状态是否正常。
正确的操作是避免意外损坏的直接手段。
驱动器及传感器(核心部件)保养:
接触式探针: 测量力非常微小,严禁用探针直接划过硬质或粗糙表面来定位。测量前,手动或使用电机将探针提离工件表面,移动到测量位置后再轻轻放下。
金刚石针尖: 极其脆弱,是消耗品。定期在显微镜下检查针尖是否磨损、崩裂。一旦损坏,立即更换。
轻拿轻放: 拿取驱动器(即装有探针的主机部分)时务必轻缓,严禁碰撞、跌落或受到任何冲击。
平稳定位: 在放置驱动器到工件上或固定架上时,要确保平稳、垂直放下,避免探针突然撞击工件。
探针保护:
量程保护: 切勿让传感器(探针)超出其垂直量程,剧烈的超程运动可能导致传感器性损坏。
标准样块的使用与保养:
防锈防蚀: 存放在干燥器中,避免手直接接触测量表面,以防汗液腐蚀。
严禁划伤: 绝对禁止在任何粗糙表面拖动或使用样块,其测量面一旦划伤即告报废。
专用清洁: 用无水乙醇和无尘棉签轻轻擦拭测量面,方向沿沟槽方向,不可来回擦拭。
定期校准: 使用随机附带或经计量机构认证的标准粗糙度样块,定期(建议每周或每使用50小时后)对仪器进行校准。
样块保养: 样块是精度基准,必须特别爱护。
工件准备:
清洁被测件: 测量前,确保工件表面无油污、灰尘、磁粉(对于磁力表座)和毛刺。这些杂质会污染探针、磨损针尖,并影响测量结果。
去磁处理: 对于磁性材料工件,若使用磁力表座,必须对工件进行去磁处理,防止铁屑被吸附到探针和驱动器上。
收尾工作决定了仪器的长期健康状态。
全面清洁:
驱动器主体: 使用干净的无尘布轻轻擦拭外壳,去除指纹和灰尘。
探针区域: 使用洗耳球或专用的清洁气吹,轻轻吹走探针夹持机构和传感器附近的积尘。严禁用嘴直接吹气。
导轨与运动部件: 对于台式粗糙度仪,使用无尘布清洁X、Y、Z轴的导轨。必要时,可按制造商指导涂抹少量专用防锈润滑油。
附件清洁: 清洁测量平台、V型架、磁力表座等所有附件。
传感器归位与保护:
将驱动器放回支架或仪器箱内,确保探针处于安全收起状态(通常有锁紧装置)。
为探针盖上保护套。
正确存放:
断电: 关闭主机和驱动箱电源。
防尘罩: 务必盖上随机附带的防尘罩。
专用箱: 如果是便携式粗糙度仪,使用后应将所有部件放回原装的仪器箱内,并放置在阴凉干燥处。
长期存放: 如果长期不用,应取出电池(如有),并定期(如每月一次)通电运行半小时,以驱除潮气,保持电子元件活性
接触式(探针式)粗糙度仪:
核心是保护针尖! 针尖的完好程度直接决定测量准确性。
避免在过于粗糙的表面上测量,以免加速针尖磨损。
非接触式(光学/白光干涉、激光共聚焦)粗糙度仪:
核心是保护光学元件!
物镜镜头极其精密昂贵,清洁时必须使用专用的镜头纸、镜头笔和清洁液,按照规范流程操作。
严格防止油污、指纹污染镜头。
测量反射率过低(如黑色橡胶、暗色塑料)或透明工件时,可能需要喷涂显像剂,使用后务必清洁工件,防止显像剂粉末进入仪器内部。
| 周期 | 保养项目 |
|---|---|
| 每次使用 | 测量前后清洁工件和仪器、规范操作、正确存放 |
| 每日/每周 | 清洁工作台和环境、检查探针(光学镜头)状况 |
| 每月 | 全面清洁仪器内外、检查导轨和运动部件、使用标准样块进行精度验证 |
| 每年 | 联系制造商或授权服务商进行年度校准和全面维护 |
最后,请务必仔细阅读并遵守您设备随附的《用户手册》中的具体保养要求,因为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仪器可能存在特殊规定。
遵循以上通用流程,您的粗糙度仪将能长期稳定地提供精确可靠的测量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