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11-25
点击次数:28
一部分:认识工具与原理1. 工具组成一套完整的三丰468三点内径千分表通常包括:表头主体: 核心部分,包含三颗可伸缩的测头(呈120°均匀分布)、导向机构和百分表/千分表。可换测杆/接杆: 不同长度的杆,用于扩展测量范围。校对环规: 高精度的标准件,用于在测量前设定“零位"。测力装置: 有些型号附带,用于提供恒定的测量力。保温手柄: 防止手温影响测量精度。2. 工作原理(三点式接触)与普通的两点式卡尺或内径表不同,三点内径表有三个测头:两个固定点(或联动点): 负责定位,确保测头能自动找到孔的直径方向。一个活动点: 连接着表盘指针,感知尺寸变化。这种设计使其不受测量者操作力度的影响,能自动定心,找到真正的孔径,并且测量重复性
高。它测量的是孔的直径,而非弦长。第二部分:测量前准备与校零这是最关键的一步,错误的校零会导致所有测量数据都出现偏差。步骤 1:选择并安装合适的测杆根据待测孔径的大致尺寸,选择测量范围覆盖该尺寸的测杆,并将其安装到表头主体上。确保连接牢固。步骤 2:清洁用无尘布清洁测头、校对环规和内孔工件。步骤 3:预压(非常重要!)将测头放入校对环规中,轻轻上下移动几次,让测头机构和表针运行顺畅,消除间隙。步骤 4:校零将内径表倾斜一个角度(约10-15°),轻轻放入校对环规内。慢慢将表扶正,使三个测头与环规内壁均匀接触。在环规内轻微地、前后左右地摆动表杆,同时观察表盘指针。指针会在一个最小值点附近摆动。这个最小值点就是真正的孔径位置(因为摆动时,如果不在直径上,测
出的就是弦长,会比直径大)。找到最小值点后,保持表杆不动,旋转表盘外壳,使指针精确地对准“0"刻度线。轻轻将表从环规中取出,再重复步骤1-5一两次,确认零位稳定可靠。校零完成!现在表盘的“0"位就代表校对环规的标准尺寸。第三部分:测量工件步骤 1:测量操作以与校零时相同的手法,将内径表放入工件的被测孔中。在孔内轻微地、前后左右地摆动表杆。同样,仔细观察表盘指针,找到其摆动的最小值点。在最小值点处,保持稳定,读取指针的示值。步骤 2:读数与结果计算指针的读数表示被测孔径与校对环规尺寸的差值。指针在“0"的右侧(正偏差): 孔径 > 环规尺寸。实际孔径 = 环规尺寸 + 表盘读数指针在“0"的左侧(负偏差): 孔径 < 环规尺寸。实际孔径 = 环规尺寸 - 表盘读数示例:校对环规尺寸:20.000 mm测量时,指针指向+0.015 mm则实际孔径为:20.000 + 0.015 = 20.015 mm第四部分:进阶应用1. 测量圆度在孔的同一个截面上,在不同角度方向(例如每90°)多次重复测量。记录下该截面的大值和最小值。圆度 = (大值 - 最小值) / 22. 测量圆柱度在孔的不同深度(如上、中、下三个截面)分别测量圆度。取所有截面中测得的大圆度值,作为该孔的圆柱度。3. 测量锥度在孔的两端(如靠近入口和底部)分别测量孔径。锥度 = |孔径A - 孔径B| / 两测量截面的轴向距离第五部分:注意事项与维护保养温湿度影响: 尽量在标准恒温车间(20°C)使用。手持测量时,尽量握在保温手柄上,避免体温传导
导致热膨胀。对准原则: 务必找到“摆动最小值",这是测量的精髓。轻轻放: 测头非常精密,严禁碰撞。使用后应放回专用盒内。定期校准: 定期将整套设备(包括校对环规)送至有资质的计量机构进行检定和校准。清洁防锈: 使用后,用干净布擦拭,必要时涂上防锈油。总结使用三丰468三点内径表的流程可以概括为:选杆 → 清洁 → 校零(找最小值)→ 测量(找最小值)→ 读数计算掌握“摆动找最小值"的技巧,是正确使用这款仪器的核心。通过反复练习,您就能熟练运用它进行高精度
的内孔测量